•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正文
  • 马士华在武汉市物流发展工作专家咨询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1-09-23来源:湖北省物流发展研究中心阅读次数:146 【字体:  

      编者按:2011年9月16日,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召开武汉市物流发展工作专家咨询会,市交委物流发展处处长徐兵主持会议,市交委纪委书记郭万水出席并讲话。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马士华、刘志学,武汉大学教授、博导海峰,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徐章一、董明望、刘明菲,湖北经济学院教授陶君成,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副教授熊文杰受邀参会。下面是马士华教授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成立专门管理武汉市物流业发展机构,这个举措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说明武汉市政府物流管理终于能从过去泛泛而谈落到实处。过去的管理办法不能说完全没有用,但基本上处于很多部门都在管,但一旦碰到具体的问题的时候很多部门又不管的局面。就像刚才海教授讲的,吸引那些国际化的物流企业入驻武汉,如UPS等等,市长着急,怎么落地不知道,没有责任部门来落实。为什么武汉市有非常好的发展物流的先天优势,但却始终没有在国内树起一面旗帜呢?可能这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中国社会,还是要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来办事,依靠政府的强有力的管理。我们不能像美国社会那样完全靠市场经济去发展,其实美国的物流发展也没有一个专门的政府部门来统管,顶多是个交通运输部,类似于我们的交通部,不过它那个交通管理更广,不像我们的交通部门,只管公路、航运。它的交通部还管公路、铁路、民航等,其实主要是管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没有一个物流部门来管美国的物流,其运作完全依靠市场手段,即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成熟的法制。我们要想走它那条路恐怕还要几十年的时间。所以说,我们发展物流要发挥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那就是一个强势的政府来主导这个行业的发展。这个历史性的使命就落在了物流局的肩膀上,这个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但也是一个挑战性很大的工作。这涉及到有关部门态度,在工作当中,要充分认识到它的挑战性。

      从哪些方面入手能促进武汉市物流业全面快速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供参考:

      一、抓住典型的物流领域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根据武汉市的特色,武汉市的特点其实还是公路,所以唐市长提出的抓牢工业倍增计划,这个出发点绝对是正确的。不能把武汉市的长项丢掉,然后去搞什么金融、现代服务业,目前武汉市还不具备这个基础。武汉市的物流业跟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主要几个典型的物流领域如下:

      1、钢铁。武钢是全国几个大钢铁公司之一,在钢材市场上很有竞争力,特别是汽车用钢。前不久报道奇瑞在河南郑州的生产基地所用的钢材全部是从武汉运过去的。他们之间的战略合作不是过去的物流概念了,武钢牵头组织一个类似于物流中心的基地,奇瑞所用汽车的钢材,以前叫做流通加工,不像过去武钢只把这个卷材送过去就行了,它现在要根据奇瑞的生产计划把它加工成片,然后再通过配送环节运送到奇瑞生产线上,这个过程增值非常大。武汉本身有两大汽车生产基地,一个本田,一个神龙,现在又发展到奇瑞、大众等等。现代物流发展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单纯地雇用运输公司汽车把东西运过去就完了,那样没有太大的价值,现在大家都在研究物流的增值服务,而这个恰恰是在我们家门口上的事,我们应该做好。 前两天《长江日报》刚刚发布了华荣钢贸的信息,它所谓的七大首创服务模式,其实很多模式都是我们研究过的,但是它把这些模式落到实处。它超越了过去仓储、运输这些最传统的关于物流的认识,需要我们大做文章。如阳逻、北湖、还有武钢本身的内部的整合,我们可以在这一领域竖起一面旗帜来。比如说钢材物流,除了宝钢,可能就是武汉,宝钢现在做的非常好,想超越它很难,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标杆去追。

      2、快递物流。快递物流要借助于武汉中部枢纽的优势。规划很重要的是定位,前几次市发改委物流处在组织讨论规划时,始终把武汉叫物流中心、物流基地,我觉得这个概念层次有点低,因为从武汉的发展趋势来看,它已经不是用物流基地能够代表的了。所以我始终坚持这个观点,我们是中部物流枢纽。我们始终举不起一面旗帜来,其实问题就在这里,就是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定位。定位成为国际物流中心,这个显然不太切实,全国性的物流中心,恐怕也没这个实力,比较切实的,我们就举华中物流枢纽这个牌。不管是水运、公路、航空、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具备物质条件,就是一个中部的枢纽城市。国家层面上也这样认为,但是我们始终没有举这样一个旗帜。不管是市长的讲话,还是部门规划等等。因为我是政府的参事,我曾经给(那会儿是袁市长主管物流的)写过一个参事建议,武汉就是应该定位为一个华中物流枢纽的城市。枢纽跟基地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

      回到快递,为什么快递物流是我们要抓住的机遇呢?第一,网购现在是一个发展最快的经济领域,而伴随网购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快递。像京东商城,它自己在做全国的布局,武汉也是他们的布点之一。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去年给袁市长写过一个参事建议,写的就是,在天河机场跟三环中间剔出一块地来,当然现在土地资源很紧张了,建一个两三千亩左右的快递物流园。因为现在山东怡达,加上天天,还有全一,他们都把武汉作为中部发展的枢纽,但是他们苦于在武汉找不到一个落脚的地方。中通的老总跟我讲,他五年搬了五个地方,进入武汉这个中部城市的确给他们带来很大发展。第一年在一个地方租了五百亩地,第二年就不够了,然后又换,城市发展速度太快,每一年他都要另外去找个地方。所以他们都希望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地方,因为快递的业务差不多,需要的资源也差不多,而且快递就要体现一个“快”字。像顺风,他有自己的飞机,听说已经跟武汉市谈得差不多了,在天河机场旁边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快递物流区,其他的快递企业很快就会跟上来。这样做其实是受上海的启发,山东怡达,加上天天,加上全一,他们的总部设在上海的青浦区,是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这些民营公司把他们的总部设在了上海市的边边上,地价相对而言很便宜,另外青浦区市政府也很敏感,发现这是一个培育总部经济的机会,就专门采取政策措施,为申通、圆通、韵达、中通等等这些民营公司在青浦区建了一个很大的物流快递园,因此就形成了总部经济。武汉现在想把人家的总部弄到武汉来,估计很难,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枢纽。第二, 快递物流从国际发展经验来讲,未来的趋势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为随着电子商务、网购的快速增长,需要强大的物流支持,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内,快递业发展的空间很大。武汉又恰恰是中部的枢纽,这个真是我们的一个天赐良机。因为别的领域想去追赶,如钢铁,去追赶宝钢这个已经比较难了,人家走了好多年。但是快递物流,全国发展水平差不多,包括在东南沿海地带,所以在情况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抓住机会,不能再落后了。其实历史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机会,每次都是慢半拍。快递应该说是我们很容易发展的地方。

      3、汽车物流

      两大汽车制造中心在这里,大量的原器件、电器零件要进来,之后又出去,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支柱产业。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样去整合它,汽车物流这个可以作为一个抓手。

      4、冷链

      现在从国家来讲,非常重视食品安全,而冷链在保证食品安全过程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武汉恰恰是居于中部。据我了解,武汉肉联、武汉商贸控股在这方面投入很大,形成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冷链的重要节点,此外还有山绿集团等等,相对于全国其它地方,我们的冷链发展还相对落后,但这也是个机会,因为全国的冷链也是最近这两年才开始发展的,国家才开始重视,起步差不多,就非常便于我们去操作。

      5、医药物流

      湖北九州通,总部在武汉,而且在医药领域又是领头羊。我们应该帮助它进一步的扩展其领域,特别是跟上游的制药企业,下游跟用药企业怎么对接,实际上存在很多需求。我也曾经写过一个参事建议,把武汉市乃至乡镇医药的配送和药品的监控由该企业统管起来,因为他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物流系统与信息系统,药品的质量、批号、使用可以全程跟踪,但是这个肯定会触动医院和医药代表的一些利益,所以难推就难推在这个地方。这么好的一个医药物流的品牌企业,而且是全国首家民营5A级,其它都是国药,国药都是国企,民营里面唯一的5A医药企业就是湖北九州通。我们都可以把它作为一面旗帜竖起来。通过这些重点的物流领域来带动全行业的发展,其它方面,如商贸配送,都是伴随而生的。抓住一些大的、骨干的企业,很快就可以把武汉物流的品牌竖起来。

      二、抓几个有重大影响的物流园区

      像阳逻、吴家山、新港、快递园区,有的已经有成型,有的还在慢慢形成。要出台一些有利于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的措施,提高效率,从而没有争议地形成华中地区物流枢纽。现在业界还在争议到底是长沙,还是郑州。但是,从地理优势来讲,武汉比这两个城市都有优势,郑州没水,长沙好像也没有航运,而武汉具备天然的地理优势,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毫无争议地中部枢纽城市。上连重庆,下连上海。空运就不一定仅是区域枢纽,空运可以作为一个国际物流枢纽,因为货物可以直接的出去。实际上像美国孟菲斯也好,UPS所在的肯塔基州(总部在路易斯维尔),这两个都在美国的中部,并不是在沿海地区,照样能形成国际枢纽。因为主要是从事空运。我们的天河机场,国家也把它定位为枢纽机场。定位为枢纽,但是能不能起到枢纽的作用,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是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工作就看我们怎么去做。

      三、抓住一些新兴的物流服务模式

      我们不要一谈物流就马上想到汽车、仓库、公路、铁路,这是基础的东西,真正有影响的东西靠这些东西是做不出来的。像华荣的钢联网、深圳怡亚通的供应链服务模式,诸如此类是属于第四方物流的更高层次、更高端,如把金融、物流、行业(包括电子、加工)这三者融为一体的服务模式。武汉具有这方面的条件,但过去我们不太重视。深圳怡亚通在武汉已经来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们始终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去抓。其实它在深圳影响非常大,在国内影响也很大,它主要是做高增值的物流服务。从把它当作抓手来说,可能比抓基础物流设施还容易一些,但这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像深圳怡亚通的模式,华荣物流的钢联网的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的业态,包括快递网络是需要我们重新学习和扩展的。我始终有一个观点,在其它传统的物流行业去追那些标杆企业,你在跑人家也在跑,你还要跑的比他快,这个很难,但是在一些新兴的物流业态当中,大家都是在差不多一个起跑线上,那就看谁先能认识到他,先能抓到他。所以我就觉得我们物流局,要梳理清楚传统第三方物流和新兴物流我们有那些比较优势,抓住比较优势来快速发展。

      四、与省物流协会、市物流协会做好对接、联盟、联合,形成合力

      各协会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想把武汉的物流、湖北的物流做上去。前期这些协会联络了很多物流企业与行业。我们物流局可以主动的跟他们建立起联系,甚至成立一些合作组织,战略联盟等形式来形成合力。

      此外,谈一谈物流规划方面的问题。我过去参加过一些规划的研讨,从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都是由发改委牵头。里面有些可取的内容用于指导武汉市物流发展。所以我们在制订规划时,要对之进行整合和更新、保持政策连续性,但同时要体现动态性。因为新的物流的国八条,九条意见出来以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把设备考虑进去了,我们也需要更新研究现有的武汉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一些什么样的政策举措?前面几个规划总的来讲还是围绕着怎么去布局,这个虽很重要,但是可能不光是它。谈物流的发展模式,还是围绕物理结构定位,比如说关山要不要设个物流园区,吴家湾要不要设个物流园区?新的规划还应包括怎么样发展一些新的业态,但原有的规划里基本没有提到。在定位上,首先要争取华中物流枢纽的地位,才可能谈得上进一步的发展。

      另外如何优化武汉物流环境,吸引知名企业入住?从观念上讲,就两点:诚心诚意,做好服务。诚心诚意把人家请来,然后还要做好服务。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的。很多船舶企业的注册地不在武汉,都跑到安徽去了。武汉还是应该采取措施把这些大型的船舶企业引进来,尤其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民营,把它们的总部、它们的注册地吸引到武汉来。因为这类企业不占用土地资源,不用考虑住房的问题,它们在水上经营,这个对日趋紧张的土地资源还是一个很好的缓解措施。但是我们过去对这方面也是不是特别的重视,所以就使很多企业没有把注册地放在武汉。为什么知名的大的物流企业,包括UPS、FEDEX,大型船舶公司、大型的汽车企业等等,没有在武汉建立总部?这个可能还是跟我们的政府环境有关系。包括陶教授讲的马士基落户成都的事情,它原先首先还是想在武汉落脚,但最后被成都的诚意打动。马士基的考察团在武汉考察以后,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意见,但是在最后准备离开武汉的时候,成都的代表团的人拿着他们的规划追到车站,满头大汗,让它们再了解一下成都,马士基感到非常的感动(当然不仅仅是这些),最后落户到成都。这些说明吸引知名企业入驻要诚心诚意。天河机场已经定位成一个空港物流基地。有一些外地的大型的物流公司来汉考察,市里介绍到黄陂区,黄陂区介绍到天河镇,天河镇又把客人领到一个村,最后陪着一个大企业老总考察的是个村长。这就说明我们做事的作风,肯定不够诚心。

      最后谈谈人才,武汉在物流这方面不缺人才。武大、华工、理工大、湖北经济学院等毕业生每年是撒往全国各地,不论是低端的、中端的、高端的都不缺。首先我们主管部门要赶快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如果自己都搞不清楚,怎么管理行业,行业管理部门可以跟我们在座的各个学校形成一种合作关系,通过短期培训、长期培训、联合培养方式进行培养,我们还是有资源的,只要有需要,我们非常愿意在这方面进行合作。

      (初叶萍整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